您的位置 : 环球研究 / 环球评论 / 新闻详情
2023年美国出口管制年度观察
2024年03月01日王克友 | 苏坦

正如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管制政策制定的助理部长Thea D. Rozman Kendler于2023年11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讲话中所述:“我们认识到,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太平洋大国——构成了新的国家安全挑战。”近年来美国已清晰地将中、俄等国家主体作为其国家安全利益的首要威胁来源,而这一国家安全层面的战略认识也影响并主导了美国出口管制的政策和行动方向。

 

作为美国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工具之一,出口管制的实施目标和动机与21世纪初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2018年美国《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出台后,除了打击恐怖组织等非国家主体、防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传统政策目标以外,美国政府明确将削弱与美国存在战略竞争或对抗关系的国家主体的科技及工业技术发展势能、维护美国科技领先地位作为出口管制的行动重点。

 

2023年度美国在出口管制领域的政策和行动同样维持了这一变化趋势。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为代表的出口管制主管部门在管制规则制定和常规执法工作上始终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为核心驱动,通过重点防控中国、俄罗斯为代表的所谓战略竞争对手:一方面针对俄罗斯继续扩大出口管制范围,落实相关的出口管制政策,积极打击协助俄罗斯逃避管制的各国主体,对俄罗斯基础工业全面施压;另一方面以半导体行业为核心,尽最大程度压制中国本土关键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能力。

 

在BIS和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DOJ”)牵头开展的常规执法活动之外,拜登政府在出口管制领域继续坚持多方联动的行动策略,积极推动美国政府部门内部、盟友国家落地各类出口管制执法和实施协同机制,进一步提高美国出口管制在全球范围的实施效力。

 

本文回顾梳理了2023年BIS在出口管制方面的规则变动、执法动态和新发展,供读者参考。

 

一、2023年美国出口管制规则动态观察

 

根据我们的统计,2023年全年BIS共对EAR进行了15次修订[1],其中针对特定地区的修订共有7次,分别涉及中国(4次)、俄罗斯(2次)和伊朗(1次),其余则主要是落实多边出口管制机制的相关决议(4次)。就前述具备地域针对性的新增规则内容而言,BIS一方面继续扩大对俄罗斯的管制范围,着力限制其工业能力,并重点打击伊朗等为俄罗斯提供技术支持的国家;另一方面,持续提升对中国半导体为代表的行业出口管制的精度和力度,尽可能压制中国本土高新产业发展势头,保持甚至拉大中美科技水平的差距。

 

本年度EAR修订动态概要如下:

 


(一)俄罗斯和伊朗:全方位遏制俄罗斯工业,打击伊朗等提供支持的第三国

 

经过2022年连续五轮针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大规模规则修订,2023年BIS在涉俄出口管制领域的规则制定动作有所放缓,主要通过2月24日和5月19日两次修订扩大对俄出口EAR99类物项的限制范围,共计在针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工业制裁物项附录(EAR第746部分附录4和附录6)下新增1556类物项,在奢侈品制裁物项附录(EAR第746部分附录5)下新增276类物项;同时新增附录7,将无人机相关的14类物项纳入对俄管制范围。此外,BIS还进一步扩大了俄罗斯/白俄罗斯FDP规则的适用物项和地区范围,将附录7所涉物项以及克里米亚地区纳入该规则,大幅度延展了对俄出口管制措施的物项和地区范围。

 

上述新增物项绝大多数在历史上未曾受到严格管制且不具备明显军事用途价值,但BIS仍以限制俄罗斯军事能力、压缩俄罗斯支持军工发展的经济资源为由对其实施管制。由此可见,美国对俄出口管制已不再局限于对与军事应用直接相关的制造产业进行定向打击,而是将出口管制作为战略工具对俄罗斯本土基础工业和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施压。

 

其次,2023年2月24日,BIS首次以打击逃避对俄出口管制为由制定针对第三国的出口管制规则,宣布为应对伊朗向俄罗斯军事工业提供包括无人机在内的物资支持,出台对伊朗的专项管制措施。一是向伊朗出口EAR第746部分新增的附录7所覆盖的EAR99类物项均需向BIS申请许可,二是在EAR第734.9条FDP规则下新增一细项规则,即伊朗FDP规则,将在美国境外所生产的,与无人机制造相关的一系列物项纳入EAR管辖,禁止其在无许可情况下流向伊朗。

 

早在2022年10月美国就与英国和法国政府共同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议案,对伊朗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无人机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也多次对伊朗无人机研发制造主体实施制裁。而本次规则修订则是BIS为了防范伊朗通过将生产设施转移至第三国[6]等方式规避出口管制而采取的进一步限制措施。

 

(二)中国:以半导体行业为核心,持续挤压中国高新技术自研发展空间

 

就本年度直接针对中国的4次EAR修订来看,中国先进半导体产业链仍然是美国试图通过出口管制进行打击的重中之重。继2022年10月7日发布首轮半导体管制一揽子新规之后(以下简称“1007规则”),2023年的3次修订都与此直接相关。2月24日BIS首先宣布将中国澳门纳入1007规则适用范围,之后又以应对所谓中国为代表的美国战略对手的军事现代化发展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的威胁为由,于10月17日连发两份修订文件,对1007规则进行全方位升级修订(以下简称“1017规则”)。

 

BIS在1017规则修订通告中继续刻意构建半导体产业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强关联,铺垫相关管制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BIS表示先进计算芯片和生产先进芯片所必需的关键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先进军备系统、超大规模计算和人工智能能力的发展以及高科技监控等应用至关重要。美国无法放任对手利用这些物项支持军事应用,让相关国家军事能力赶超美国,“破坏”区域和全球安全。

 

从1017规则的具体演进方向来看,BIS对全球芯片产业链在1007规则出台后新出现的技术增长点以及全球工商业界对相关出口管制规则的应对和反馈一直保持全面追踪和掌握。1017规则一方面紧跟2023年初出现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和产业爆发点,重点管控AI模型训练相关的先进芯片物项以及“前端集成电路”[7]相关的芯片制造设备用于中国等特定国家的半导体本土化活动。另一方面,针对工商业界在1007规则出台后采取的一系列规避管制的应对动作,1017规则也通过调整先进芯片性能计算方法、修订EAR域外管辖规则等方式,限制美国芯片公司销售“地区定制”芯片产品规避管制,防范中国主体通过其境外主体采购后再经由第三国转运等方式获取受控的先进芯片和设备。再者,BIS充分认识到技术人才的跨国流转所导致的技术信息交流对于中国本土芯片产业链的健全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限制“美国人”参与和协助中国主体自主开展的先进半导体研发生产制造活动。

 

可以看出,与针对俄罗斯的全面压制策略不同,美国政府在对中国设置出口管制措施时具备明确的技术定位,2023年BIS的3次EAR修订都在着力提高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管制规则的精确性,打击中国本土先进半导体研发和制造能力,力求在关键技术领域拉开与中国的差距,“通过保存美国技术优势来保障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我们认为,未来美国政府仍然将推行所谓的“小院高墙”策略,通过限制半导体、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物项流向中国以遏制中国的发展。

 

二、2023年美国出口管制执法动态观察

 

与规则制定层面的倾向类似,BIS和DOJ等传统出口管制执法部门在开展包括使用实体清单等出口管制清单、发起行政和刑事调查与诉讼等常规执法工作时,也主要将资源用于调查和处罚违反与俄罗斯、中国等特定国家相关的出口管制规则的行为主体。就具体执法案例所涉违规行为来看,2023年度美国出口管制执法工作的重点一是打击协助俄罗斯逃避美国对俄出口管制的行为,二是限制高新敏感技术通过商业贸易、学术交流等任何形式流向中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先进企业或研究机构。

 

此外,美国商务部还以备忘录形式更新了针对出口管制违规的执法量刑政策,提高自我披露和违规举报情节对处罚量刑的影响程度,激励威慑并举,推动私营主体自觉遵守出口管制相关规定。

 

(一)出口管制清单

 

1. 发布出口特权禁令,将禁令主体列入拒绝交易清单

 

依据我们的统计,2023年以来BIS一共新发布或延长了134个临时拒绝令(Temporary Denial Order,“TDO”),将157个主体[8]加入或持续保留在拒绝交易清单(Denied Persons List,“DPL”)上。该些主体违反的主要是与墨西哥(43%)、俄罗斯(19%)、中国(8%)、伊朗(5%)相关的出口管制规则,整体占比排名与2022年相比变化不大(墨西哥44%、俄罗斯30%、伊朗6%、中国5%)。

 

综合来看,与墨西哥相关的违规行为均与武器走私相关,因为美墨接壤的缘故,相关违法行为的发生和查处频率较其他国家显著更高。与俄罗斯、中国和伊朗相关的违规情形所涉物项种类则较为多元,大部分是具备较高军事应用价值的科技设备。相关TDO具体信息详见下表:

 

 

(1)俄罗斯:关注逃避对俄管制的跨国采购网络

 

2023年,BIS针对违反涉俄出口管制的行为所发布的TDO中18个是延长去年针对俄罗斯Aeroflot等俄罗斯主要航空公司所发布的TDO的有效期。其余TDO都是针对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规定,违规为俄罗斯主体采购受控物项或者协助其逃避相关管制的主体所作出的。

 

与涉及其他国家出口管制的违规情形不同,该些涉俄案件的行为主体通常不是单个个人,而是由来自多个国家的主体共同组成的违规网络。例如,2023年11月7日,BIS针对7名俄罗斯个人以及其控制的3家公司发布TDO,该些俄罗斯个人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地,通过将货物在土耳其、阿联酋、中国香港等地中转的方式大量采购美国原产的电子元器件,向俄罗斯的SDN主体和其他俄罗斯国防科技行业运营的企业出口。

 

(2)中国:关注学术交流和基础研究,预防性限制敏感技术信息流通

 

我们注意到,BIS在2023年加强了对中美高校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关注。在涉及中国的TDO中,有两例涉及向实体清单上的中国高校出口受控物项,其中甚至包括分类为EAR99的常规技术软件。BIS称该软件可应用于航空项目研发,而接收该软件的中国高校正是因为美国政府认为其参与开发中国军用火箭系统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而被列入实体清单。

 

美国商务部主管出口管制的助理部长Matthew S. Axelord在2023年3月的学术安全和反不正当利用项目第七次年度研讨会的讲话中,也援引了上述涉及中国高校的案件,称“特定国家的学术机构存在通过学术合作和交流等手段窃取美国前沿领域基础和新兴技术的风险,严重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BIS表示通过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产生的技术和软件,以及在特定研究阶段所产生具备商业用途的研究成果,在出口管制法规下可能不再属于“基础研究”,其流转需要遵守美国出口管制的规定。未来中国高校在开展涉外学术合作,中国企业在投资合作美国高校的研究项目上,都可能面临更为严苛的美国出口管制审查。

 

2. 实体清单

 

2023年,BIS共对实体清单进行了17次修订,将来自42个国家或地区的453个主体加入该清单。从修订次数和新增主体总数来看,较去年同期(18次,519个主体)略有下降。从本年度新增主体的国籍分布来看,俄罗斯(43%)和中国(34%)主体显然构成实体清单的主要打击对象。

 

(1)俄罗斯:打击向俄罗斯提供敏感物项的第三国主体

 

2023年共计有312个主体因与俄罗斯相关的理由被列入实体清单,且有相当比例(278个,89%)的新增实体被划为“俄罗斯/白俄罗斯军事最终用户”,额外标注脚注3标签。

 

比较2022年同期数据,BIS此前在涉俄出口管制项目下,仅将少量白俄罗斯主体(27个)列入实体清单。但本年度BIS显著扩张了相关执法行动所针对的第三国主体范畴,共计有25个国家或地区的118个主体因支持俄罗斯的军事和国防工业而被列入实体清单。例如,2023年4月12日,BIS首次明确以“试图规避出口管制,获取或试图获取美国原产物项支持俄罗斯的军事和/或国防工业”为由将中国(12)、阿联酋(2)、乌兹别克斯坦(2)、亚美尼亚(1)、马耳他(1)、新加坡(1)、西班牙(1)、叙利亚(1)、土耳其(1)等28个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从非俄罗斯主体的国籍分布来看,中国实体数量高达67个,超过总数(118个)的五成(56.8%),且有超过三分之一(25个)的实体被认定为“俄罗斯/白俄罗斯军事最终用户”,面临更为严苛的限制。而就该些中国实体的行业分布来看,半导体产业企业(19%)和以代理分销半导体等电子元器件为主的贸易企业(52%)因涉俄出口管制被列入实体清单的风险相对更高。

 

正如我们此前在2022年美国出口管制年度观察中所预测的,随着美国对俄出口管制规则体系的全面完善,打击逃避出口管制行为,保证相关规则的有效实施将成为BIS的执法重点。协助俄罗斯获取关键物资和技术的企业在当下更容易被美国执法部门针对,以“向俄罗斯国防工业部门提供支持”等为由加入实体清单。因此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上的相关主体在开展对俄业务时应当尤为审慎,注意评估和防范该领域的风险。

 

(2)中国:打击与军事发展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头企业

 

本年度被加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主体共计152个,是2022年同期新增总数(68个)的近三倍。如下图所示,从事跨境贸易和半导体相关业务的中国实体进入实体清单的比例较高。从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具体理由来看,在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等被美国视为存在国家安全风险的国家或地区开展出口业务是导致中国主体被列入清单的主要原因之一。有44%的中国主体是向俄罗斯主体供应半导体等电子元器件类敏感物项而被BIS认定向俄罗斯军事和/或国防工业提供支持;还有5%因类似原因被指为巴基斯坦或伊朗包括弹道导弹、无人机等军事项目提供支持。

图片

另一方面,“支持中国军事发展”始终是BIS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时所援引的高频理由。21%的新增中国实体是因美国政府认为其采购了美国原产物项,并且将该些物项用于军事设备研发或提供给其他实体清单主体等而被以“支持中国军事现代化”之由加入实体清单。以此被针对的企业主要来自航空航天、半导体、工业制造、生物医药等被美国政府认定与国家安全强相关的产业。

 

还有30%中国实体的行为从BIS公告内容来看没有明确涉及美国原产物项,BIS一般是以其行为“有悖于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为由将其加入实体清单。从该些新增实体所处行业来看,其业务本身往往具备国家竞争层面的战略价值(例如AI计算、基因工程),或者美国政府认为他们与中国政府及军方存在交流合作。

 

3. 未经核实清单(Unverified List,“UVL”)

 

未经核实清单方面,2023年BIS共对未经核实清单进行了4次修订,新增45个主体,移除39个主体。中国主体在新增主体(60%)和移除主体(79%)的比例都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就本年度UVL全部新增中国主体(27个)的行业分布来看,除以跨境贸易物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外,BIS在产品最终用途的追踪管控工作中最为关注以光学设备、计算机设备为主的工业制造行业企业以及与半导体产业相关的制造和分销企业。

图片

2022年10月7日,BIS称为有效督促相关主体配合BIS的最终用途检查,修改了EAR的相关规定,即在将特定主体加入UVL后的60天内,如果相关主体仍未能配合开展检查,则会启动将该些主体加入实体清单的程序。不过目前尚未有任何2023年前已在UVL或者在2023年新进入UVL的中国实体,在2023年期间依据该新政策被转列入实体清单。此外,2023年共有31个中国主体被移除出UVL,根据该些主体被列入UVL的具体日期来看,中国主体自被列入UVL到完成相应最终用途审查直至被移除,平均需要788.5天,中位数为560天。

 

4. 军事最终用户清单

 

自2020年首次出台以来,军事最终用户清单(Military End-User List,“MEU清单”)的大规模更新多集中于2020至2021年期间。2022年BIS修订EAR,规定被认定为“俄罗斯/白俄罗斯军事最终用户”的主体将统一加入实体清单,额外以脚注3进行标注区别。自此之后,BIS直接修订MEU清单的次数显著降低。2023年全年,BIS仅于9月27日修订MEU清单一次,移除1个中国实体,这是BIS自2021年6月1日之后第二次将中国实体从该清单移除。

 

(二)行政和刑事执法

 

2023年度,BIS以指控函形式公开了总计10例出口管制行政诉讼案件,涉及13个主体。DOJ则在出口管制领域共计对35名自然人和11个实体发起22次刑事执法行动(包括提起刑事诉讼或获得相应法院判决)。该些行政或刑事执法案件针对的违规行为涉及的主要是与俄罗斯(12个)、中国(7个)、伊朗(3个)相关的出口管制规定。

 

1. 俄罗斯:优先关注涉及半导体、航空航天类敏感物项的逃避管制行为

 

在行政和刑事执法活动中,BIS和DOJ着重关注协助俄罗斯军事情报部门和在实体清单上的俄罗斯实体逃避涉俄出口管制的行为主体,尤其是向俄罗斯主体大批量提供美国原产的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6例)、航空航天设备及零部件(3例)等对俄罗斯军事能力有关键作用物项的出口活动。美国出口管制执法人员表示[9],该些物项大量出现在俄乌战场被缴获的武器或军事设备中,很多甚至是在美国2022年全面限制对俄出口之后生产和销售的[10],这意味着俄罗斯主体采取了复杂的采购网络和欺骗性手法来获取相关物项。

 

BIS等执法部门也在多份指南性文件中列举了其认为对俄罗斯军事能力有巨大帮助、应当优先关注的关键物项清单,包括集成电路、电容、变压器、轴承、光学仪器等一系列有更高风险被用于武器装备的设备和零部件。未来涉及该些类别物项的出口交易将有更高概率被美国海关和执法机构优先关注和监控。

 

2. 中国:打击与中国领先科技企业之间涉及敏感技术物项的贸易往来

 

在涉及中国的执法案件中,最为重磅的无疑是4月19日美国希捷公司(Seagate Technology LLC)一案。本案是BIS首次公布的援引实体清单FDP规则对违规主体作出处罚,高达3亿美金的民事处罚金额也刷新了BIS对违规主体单独开出的罚单历史记录。

 

在指控函中,BIS花费了大量篇幅描述希捷公司在BIS出台特定出口管制措施之后“不加收敛”的违规行为,例如在其他美国和第三国厂商停止向中国某企业供货的同时,希捷公司却与该企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其提供更优惠的信贷待遇并作为其唯一HDD供应商持续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

 

本案是BIS首次在执法案例向公众就实体清单脚注1FDP规则在实操中的适用提供解释性意见。目前来看,BIS倾向于更为宽泛地适用该规则,强调需要依据该规则评估产品生产全流程所涉及的全部核心设备等是否会导致产品本身落入EAR管辖。同时,借由创纪录的处罚力度,BIS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提升了美国出口管制的威慑力,美国和第三国企业未来与中国先进科技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可能会更加保守和审慎。

 

(三)执法政策备忘录

 

美国商务部在2023年年中以执法政策备忘录形式更新了出口管制违规案件中的量刑政策,显著提高自我违规披露情节对最终量刑的从轻程度,意图充分调动产业界和学术界响应和执行相关出口管制规则的积极性。

 

本轮VSD政策改革聚焦有损美国国家安全的重大违规行为,不但为主动披露自身相关违规问题的私营主体提供更为优厚的减刑处置,而且把私营主体举报其他主体违规情形的披露行为也纳入减刑因素。同时,商务部还额外新增威慑机制,强调如果在其执法过程中发现违规主体此前明知发生有悖于美国国家安全的违规却故意选择不向执法部门披露,这种行为会作为从重因素影响对该主体的量刑。

 

BIS借此政策改革将国家安全概念进一步泛化,将商业贸易往来与国家安全风险相捆绑,强化出口管制及制裁合规管理对于企业、高校等私营机构的利害关系,进一步强化产业界和学术界主体在出口管制及制裁领域合规管理的投入意识,从而将与美国存在贸易往来的大量私营主体全部转化成为美国出口管制执法体系中的“末梢神经”,显著丰富了其执法信息来源和力量储备。

 

三、2023年美国出口管制执法新发展:跨部门、跨国家合作进一步加强

 

为有效实施美国近年来在出口管制领域针对俄罗斯、中国等战略竞争国家推出的一系列管制规则,拜登政府2023年持续在美国政府内部以及美国盟友圈以打击和遏制中俄为核心目标,加强出口管制相关联动执法机制的建设。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Kendler于2023年9月28日在BAFA-BIS出口管制论坛的讲话中表示,美国政府在出口管制事务上致力于加强部门间合作,积极协调相关执法行动,同时“除了单个国家的单独执法行动之外,我们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协调努力……包括盟国政府的协调执法……”[11]

 

(一)跨部门联合执法

 

2023年,美国政府在跨部门联合执法方面尝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联动更多行政部门直接或间接参与出口管制执法工作。

 

2023年2月16日,美国商务部与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共同成立颠覆性技术打击小组[12]。该小组宣称将着重关注包括超级计算和超大规模计算、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设备和材料、量子计算和生物科学等在内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技术所流向的最终用户,通过加强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行为的刑事调查诉讼和行政执法,强化与相关市场主体的伙伴关系以及美国盟友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执法机制,保护美国关键技术资产不被敌对国家获得和使用。DTSF专门将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四国明确列为“敌对国家”,并称虽然前述技术存在重要的商业用途,但如果被“敌对国家”用于包括武器设计和测试、提升军事或情报决策的效率及精确性、破解或开发机密通讯相关的加密技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将难以承受。

 

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Axelrod将DTSF的执法工作模式形容为“穷尽工具式的(all-tools approach)”[13],也就是在美国共14个地区设置工作小分队,每一分队都配置一名联邦检察官以及来自商务部、国土安全部和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小队成员会紧密合作,采用刑事、行政执法的各类手段开展工作。Axelrod认为这种工作模式有助于扩大相关部门的执法视野,不仅关注颠覆性技术本身的流向,也能够追踪该些技术所依赖的其他基础、甚至是不受控的物项。

 

2023年5月16日,DTSF发布首批共5起执法案例。其中有两起案件主要打击帮助俄罗斯军队和情报部门获得敏感技术的网络[14]。另外三起案件则均涉及中国,其中两例起诉对象为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窃取美国科技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人[15],另一起起诉则针对为伊朗获取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先进材料的中国主体[16]。

 

此外,2023年,商务部或BIS联合多个美国行政部门联合发布了与出口管制相关的指南性文件共计5份。该些文件的内容均以打击逃避涉俄管制为主题,部分参与文件发布的主体此前从未独立或共同就出口管制及制裁执法对公众和产业界发布过类似的政策提示。我们认为这侧面体现出美国政府内部已逐渐针对俄罗斯建立了有效的出口管制执法信息共享和行动协调机制。

 

(二)跨政府执法合作

 

2023年,美国政府继续利用俄乌冲突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和舆论效应,在G7和五眼联盟等美国与其盟友历史上建立的长期多边合作体系下,成立专门的出口管制执法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跨政府执法合作。

 

2023年4月27日,美国商务部副部长Don Graves、财政部副部长Wally Adeyemo与日本财务省副大臣神田正人主持召开了G7国家成员代表的共同会议,宣布建立一个新的执法协调机制,承诺在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英国、欧盟委员会、美国以及德国之间加强对俄罗斯出口管制和制裁措施的国际协调执法[17]。9月,美国商务部主办了该机制下出口执法工作分组的第一次会议,会议分析了俄罗斯规避制裁的一系列手段,讨论了合规和执法方面的最佳实践。

 

2023年6月28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五国宣布在已有五眼联盟的历史合作机制基础上正式建立出口管制执法协同机制(Export Five,“E5”)[18]。BIS在新闻公告中表示,该机制意在提高五国各自出口管制体系的有效性,尽可能缩小彼此间在法规执行层面的差距,加强在该领域的联合调查与执法活动。通过联动五国执法资源,帮助相关执法人员识别和防范各类规避出口管制的采购手段,从五国共同的国家安全利益角度出发减少未经授权的敏感技术转移。

 

从E5的成立目标和职能来看,该多边联合执法机制并不局限于政府间一般性的信息共享,而是希望能够在调查和处罚等实际执行层面深化合作。目前E5的行动还只集中于限制俄罗斯获取支持其对乌军事行动的敏感技术,例如9月26日,由E5发布的出口管制合规指南《出口商业货物:工业及学界指南》主要就是针对涉俄出口管制,提出一系列需要工业及学界重点关注的敏感物项和风险信号。但我们认为,该机制在未来并不会局限于打击单一国家,更可能与DTSF类似,着重管控关键敏感物项流向中国、俄罗斯、伊朗等被美国政府认为对其国家安全利益有威胁的国家。

 

同时,美国政府也不断利用双边、多边政策交流和协同合作,提升“国家安全”议题在其盟国贸易政策制定和执行层面的优先级,实现对特定国家的精准围堵。例如2023年1月底,以路透社为代表的西方媒体报道[19],美国、荷兰和日本三国的国家安全事务官员就限制对华出口部分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达成协议,荷兰和日本将在出口管制层面实施与美国于2022年10月发布的针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出口管制新规类似的管制措施。其后荷兰、日本政府就先后于3月宣布修订本国出口管制规定,对半导体相关制造设备等的出口进行限制。两国政府在相关公开声明中均提到与“国际盟友”就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贸易管制对其国家安全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沟通,在未来实施该些出口管制的过程中会主要以审查相关出口物项是否存在军事应用的风险为主[20]。

 

再例如,2023年4月G7峰会的联合声明就提到G7政府对涉及中国的所谓“非法技术转移和数据泄露”表示尤为关切,认识到为维护其国家安全利益将有必要保证适当控制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或可能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敏感技术的出口贸易[21]。2023年8月18日,美日韩三国领导会面的联合声明中也提及,三国将继续强化在出口管制方面的三方合作,“防止我们的技术被转用于提升可能威胁国际和平安全的军事能力”。通过炮制中国军事发展对世界和平的所谓威胁,美国正持续推动其盟友将“国家安全”作为出台和后续执行相关出口管制及制裁规则的首要依据,相关国家在涉及中国主体的执法工作中无疑将采取更为严苛的态度和政策。

 

结语

 

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的演变以及“国家安全”的泛化,出口管制在维护美国所谓国家安全利益、打击竞争对手或敌对国家方面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认为2023年美国出口管制相关规则制定以及执法行动均全面反映了这一趋势,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可能仍会强势保持。我们建议中国企业密切关注内外部规则的动态变化以及执法趋势,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仍应坚定地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注释:

 

[1] 此处修订次数以federal register上BIS就相关EAR修订发布的规则文件数量为准,同一日BIS可能会就具体规则修订发布超过1份通告,在此会进行重复计算。

[2] 澳大利亚集团(Australian Group)是一个多边管制机制,由42个参与国和欧盟组成。这些参与国对可用于化学或生物武器的化学品、生物制剂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澳大利亚集团定期审查其管制清单上的物项,以保障参与国的管制措施有效,并协调参与国的管制措施。

[3] 全称为“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管制的瓦森纳协定”(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 on Export Controls for Conventional Arms and Dual-Use Good and Technologies),于1996年成立,由包括美国在内的42个国家组成,致力于加强对常规武器和两用物项及相关技术转让的监督和控制,增加透明度,防止可能影响地区和国际安全及稳定的常规武器积累(accumulations of conventional weapons)。作为WA的参与国,美国承诺对WA两用物品和技术清单以及WA军火清单(“WA管控清单”)上的所有物品进行出口管制。

[4] 多边核供应国集团(Multilateral Nuclear Suppliers Group, NSG)由核供应国组成,旨在通过两套核出口及核相关出口指引来促进核武器的不扩散。

[5] 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The 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MTCR)于1987年成立,目的是防止可运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导弹及相关技术的扩散。

[6] https://ofac.treasury.gov/media/931876/download?inline

[7] “从空白晶圆或基板到完成晶圆或基板的生产阶段使用的设备(即集成电路已加工但仍在晶圆或基板上)”

[8] 部分主体因获得的TDO有效期时长为180天,在2023年期间BIS会在TDO到期前再次向该主体颁发TDO,延长其被剥夺出口特权的时间,在计算主体总数时我们不进行重复计算。

[9] See Treasury Press Release, "READOUT: Senior Treasury and Commerce Department Officials Travel to Kazakhstan" (Apr. 27, 2023). See also, "Remarks b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Terrorist Financing and Financial Crimes Elizabeth Rosenberg at Media Engagement in Astana, Kazakhstan" (Apr. 27, 2023).

[10] https://storymaps.arcgis.com/stories/81bc6b71fdc64361a05a21020c3d6d5e

[11] https://www.bis.doc.gov/index.php/documents/about-bis/newsroom/3340-final-axelrod-bafa-keynote-09-28-2023/file

[12] https://www.justice.gov/opa/pr/justice-and-commerce-departments-announce-creation-disruptive-technology-strike-force

[13] https://www.bis.doc.gov/index.php/documents/about-bis/newsroom/3292-2023-06-21-american-association-of-exporters-and-importers-as-axelrod-remarks-as-prepared-final/file

[14] (1)一名希腊人于5月9日因涉嫌代表俄罗斯政府获取10多种不同类型的敏感技术并为两名代表俄罗斯情报部门的SDN担任采购代理而被捕。(2)两名俄罗斯人因参与向多家俄罗斯商业航空公司(DPL)提供受管制零部件(包括刹车组件)的采购计划而被捕。

[15] (1)一名高级软件工程师于5月5日因涉嫌窃取用于智能汽车制造设备计量软件的源代码并向多家中国企业兜售被捕。(2)一名中国籍前苹果工程师被指控窃取了数千份包含与苹果公司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有关的软件和硬件的源代码的文件。该犯人已逃往中国,据称他正在为一家位于中国的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企业工作。

[16] 一名中国人被指控参与利用其雇主为一个伊朗实体的利益与美国金融机构进行交易,向伊朗提供用于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材料(静压石墨)。

[17] https://home.treasury.gov/news/press-releases/jy1450

[18] https://www.bis.doc.gov/index.php/documents/about-bis/newsroom/press-releases/3294-2023-06-28-bis-press-release-five-eyes-export-enforcement-coordination/file

[19]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japan-netherlands-join-us-china-chip-controls-bloomberg-2023-01-27/

[20] https://www.meti.go.jp/english/speeches/press_conferences/2023/0404001.html

[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5/20/g7-leaders-statement-on-economic-resilience-and-economic-security/;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5/20/g7-hiroshima-leaders-communique/